针灸馆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藏象学说
  • 经络学说
  • 运气学说
  • 望、闻、问、切四诊
  • 辨证论治
  • 辨病与辨证
  • 扶正与祛邪
  • 治疗方法
  • 治病必求于本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针灸馆  > 中医药基本理论及思维方法--思维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



    中医学经历了漫长年代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区别,集中反映了中医理论的精髓。
    中医看病时通常是运用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疾病的现状和病史,探索发病的原因和病机,掌握症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所在和邪正虚实、病情顺逆等变化。它的基本精神和特点是整体观,临证不是孤立地对待每一病症,而是要结合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形态苦乐、嗜欲喜恶、体质强弱,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中医诊病的手段和方法可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的。
    望诊,指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有关部位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中医学认为外部神色形态的变化,实质上是内部脏腑气血活动及其变化的反映。故望诊是建立在整体生理观和病理观的基础上的。望诊也从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其独特的内容。其中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目、望舌、望指纹(多用于婴幼儿)、望排泄物等。望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神、色、形态的表现,重点在面部和察目望舌,尤以舌诊更具特色且内容丰富。望诊应在自然光下进行为宜。
    闻诊是指听声音和嗅气味的诊察方法。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嗅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等异常的气味。以辨别病情的寒热虚实。
    问诊是指医生对病人或陪诊人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全貌的一种诊断方法。对于患者平素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和治疗经过,就诊时自觉症状以及过去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过详细的询问才能了解。。中医学历来重视问诊。明?张景岳将问诊的重点内容归纳为“十问”,使问诊系统而具条理性。
    切诊为四诊之一,是医者运用手的触觉,对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切脉又称脉诊,是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为切诊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在习惯上切诊多指脉诊。但实际上,自古以来用切诊的检查方法,既包括脉诊,也包括对病体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等按诊的内容。
    切诊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医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特别是脉诊更是中医学术的一大特色,从《内经》到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积累了丰富的脉理知识和诊辨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脉诊理论。古人发现血液循环功能的同时,认识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都可以影响到血脉的变化,从不同的脉象可以测知疾病的变化与脏腑气血的盛衰。经过长期反复实践的验证,从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了脉诊的系统理论。脉诊通常采用切按寸口部位,即近手腕的桡动脉处,分成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医者先用中指按定关位,再把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的脉脊上,通过感知体察脉率、脉的速度、脉形、脉的力度和流利度等等来判断分析病情的病位与寒热虚实。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