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馆
 • 善于积累的王焘
 • 原著到文选间的演变
 • 对外中医教育
 • 名医成长之路
 • 医学教育管理
 • 教与学的方法
 • 教学内容的编选
 • 教学目标与动机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教育馆  > 古代厅
善于积累的王焘

  王焘(约公元670—755年),唐代著名医学文献家和古典方书作家。其医学代表著作有《外台秘要》40卷流传于世。王焘以唐代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身份,成为中医学文献整理的大师。
  

   

 

 王焘像
  一、出身名门
  王焘祖籍为太原祈(今山西祈县),后迁居于陕西境内(今陕西省眉县马家镇车圈村王家台)。王焘出身于名门望族,其家几乎代代为官,祖上是汉魏著名氏族“太原王氏”的支系乌丸王氏的后裔。尤其在唐朝,自唐太宗以后,王氏宗族有14人为相。王焘是唐初名相王圭的曾孙,唐高宗的外甥,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王焘本人曾任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给事中、徐州司马、邺郡太守,并且曾在弘文馆(唐代的国家图书馆)任职20余年。  


  二、长好医术
  王焘的贵族出身及官僚生涯,使他具有富裕的家境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学习医学和撰写著作与解决生计无关。他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济世救人,二是知医尽孝。王焘曾经在《外台秘要》自序中记载:“余幼多羸疾,长好医术,”由于从小备受病魔之苦,因而倍感医药知识的重要,所以立志习医。而且王焘对父母极为孝敬,由于母亲常年生病,他整天衣不解带,煎药熬汤,亲自调理方剂,以一片孝心昼夜侍奉母亲。他深愧自己未能通晓医术,无法及时解除母亲的疾苦。于是到处拜师求教,终于使自己精通医学,且造诣很深。
  王焘因为长期主管弘文馆,有机会阅读大量古医籍,于是他深入加以研究,全面掌握其精华。王焘认为当时的医学典籍众多,然而内容庞杂,披阅不易。由于年代久远,残损严重,内容杂芜,详略不当,还有许多新内容尚待补充发挥。为了使后人研读方便,必须及时对古代医籍重新整理。在掌管弘文馆期间,王焘阅读了大量的馆藏医籍。弘文馆本是整理汇编医书的最理想的场所,而王焘却因婚姻之故,被贬离弘文馆,去守大宁(今河南临漳县),所以编撰医书的愿望未能在弘文馆就职时实现。


  三、《外台秘要》
  在去往大宁的途中,王焘的家人及随从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水土不服,感染瘴气而生病者甚多,王焘凭借在弘文馆所积累的经方使家人转危为安,于是更加坚定他整理医书的决心。根据自己广博的医药学知识和所积累的大量资料,最终完成名著《外台秘要》(简称《外台》)。此书之所以取名为“外台秘要”,是因为王焘编书时是在“量移大宁郡”,即被贬去大宁担任邺郡太守以后。编成此书时,王焘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此时离开弘文馆(即兰台)已经40多年了,没有必要再突出兰台。所谓“外台秘要”,就是指置身于台阁之外,离开国都出任郡太守之后所撰的医书。


  四、《外台》价值
  《外台秘要》全面汇集和整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至唐初以前大批医学典籍。其中各论引用了历代大量医学典籍,载方多达6800余首,集唐代以前医方之大成。《外台秘要》中,引用唐以前的医籍达60多部,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已经失传的古医书。由于该书所引用的许多原著早已失传,多依赖《外台秘要》的引文才使这些医书的部分内容得以保存。凡收录的文献均一一注明出处,不仅列出书名或作者名,大多也标记卷次,是中医文献整理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王焘“跨学科”取得成就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对医学的强烈爱好及弘文馆中长达二十年的积累,王焘就不可能在流放期间,完成中医文献学巨著《外台秘要》。如果没有长期从事文献整理打下的良好的文献学功底,《外台秘要》就不会在中医文献学领域有如此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平 唐代医家王焘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7年 第03期
  2 秦中毅 王焘 陕西医学杂志 1979年 第08期
  3 周一谋 略论王焘与《外台秘要》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 第01期
  4 吴淑珍 王焘与灸疗 现代中医药 1988年 第05期
  5 杨永兴 王焘身世生平的新史料 中华医史杂志 2003年 第04期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