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馆
 • “养心”与“养形”
 • 五行率性法
 • 萝卜炆鲫鱼(《普济...
 • 豌豆炆羊肉(《本草...
 • 健康体质
 • 耳的保健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养生保健馆  > 养生术与养生法
“养心”与“养形”

  
  “形”是指人的形体和生理功能,“神”即人的神志、意识,也就是人的心理。古代很多学者在探索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人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相互协调,人才能健康长寿,“养心”必须以“养形”为基础。首先,强调“形”对“神”的决定作用,荀子提出著名的“形具而神生”唯物主义命题。东汉王充及南北朝的范缜发展了荀子的思想,王充引申出“形朽神亡”,指出:“五藏不伤,则人智慧;五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范缜则用“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说明生理对心理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只有形体健康,才能精神健康。因此,“调神先调形”,便成为古代医家推行心身健康之道的座右铭。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而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体内脏腑气血的病变可继发病态的情志活动。
  古代学者认为,养形关键在“动”。《吕氏春秋》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蛀,动也。”以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不运动的危害,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其次,中国古代学者在强调形对神的决定作用时,也认识到“神”对“形”的反作用,把“形神兼养,以神卫形”放到重要位置。人的心理若不健康必然也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黄帝内经》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这就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晋代张湛在《养生集序》中归纳了10个要点,其中第一个要点就是“啬神”,把养神放到第一位。中国古代“形神兼养”的思想为现代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了思路。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当今社会,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孜孜追求“养心”的方法和途径,“形神兼养”强调的是人们不仅要关注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同时要把“养心”与个体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努力寻求和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