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馆
 • 前言
 • 方药中教授访日
 • 中医药在俄罗斯的现...
 • 中日在北京合建中日...
 • 中医挑战艾滋病
 • 留学生教育情况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国际交流馆  > 现代
方药中教授访日

  
  方药中教授,1921年出生于四川重庆。祖父是一位中医,其父亦通医理。从小就背《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等。19岁高中毕业之后,考入重庆邮局做邮务员。其时逢抗战,南京医界名流云集山城,如陈逊斋、张简斋等,均为一时名家。陈逊斋等办的中医讲座,方药中风雨无阻。久而久之,这位勤奋、正派的青年引起陈老先生的注意,收之为徒。陈老的严格、博学、慎思、明辨等都给方教授以无穷受益。四年之后,取得“中医师”的资格。1950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组织上调方药中到北京医科大学学了五年西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从事中医理论及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他是首批中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老师。1990年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他的代表性的论著《辨证论治研究七讲》、《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等,都十分引人注目。日本的《中医临床》杂志1981年就刊了他的三篇论文——《辨证论治研究》、《汗法》等。
  

点击看大图
  方药中先生
  --出自:ht.chinavoc.co.uk


  1982年10月中旬,方药中先生应日方邀请,参加“第二届东洋医师医学会”,会议由医师东洋协会会长间中喜雄主持,方药中先生做了几次报告。围绕着呼吸系统介绍“中医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以及“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方教授的讲演滔滔不绝,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实例以佐;他允许听众提问,回答提问时或抛砖引玉,发人深省,或妙语连珠,令人倾倒……
  1987年9月,日本“东方医学研究会”再邀方药中教授赴日参加“第五届中医研讨会”。这次不要方教授做报告,而是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交流。日方提问没有范围的限制,从《黄帝内经》到最新期刊的文章,许多问题都带有挑战性。这对中国出访的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不能被对方问死,损害中国中医形象;又不能强辞夺理,以失我中华学人风范。方药中教授面对此种情形,精神振奋,思维敏捷。但见他扶着眼镜,侃侃而谈。
  

点击看大图
  方药中教授在日本讲学
  --引自:刘鸿泽:《第三次高潮》,北京,1997


  一位中年的日本学者提问道:“请问方先生,我们日本人从来研究学问首先要弄清概念。可是中医里,很多概念不清。比如:‘湿’这个概念,一会儿表述为痰,一会儿表述为饮;有的地方称水,有的地方又写做湿。真是把人搅得糊涂了!”
  方教授不急不躁,朗声答道:“这位先生的毛病所在正是概念不清,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径渭分明的。我们中医所说的‘湿’,是一个大概念,指的是自然界的‘湿’,自然界的‘湿’引起人体的痰、饮、水、湿等四个层次的反应。这是一个形式逻辑中关于内涵与外延如何理解的问题嘛!”
  底下静息片刻,又有一年长学者提问道:“我们日本学者近来常听中国学者强调学《黄帝内经》。《内经》成书太久远,其中毛病甚多。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阐述了十九条病机,可是以现代医学观来看,病机何止数十,上百条哩!这不是让人们去学习落后的‘经典’么?”
  方教授定睛凝视了这位日本同行片刻,沉吟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学然后知不足’。先生的这个疑团中国许多同行都提出过,认为《素问》这一节应做补充,本人在教书过程中也有此同感。中医的病机学说,包括了病因学、病理生物学、发病学及症状学,岂是区区十九条能包含得了的?后来在教学和临床中才慢慢发现,不是《内经》要修改,而是我们没有真正读懂这一章。其实,十九条是十九个用以说明辨证论治的步骤和方法的例子。它用以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及人体病后所出现的阴阳、气血、虚实的生理变化,对疾病的定位等等,这本应当是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内容。可是过去我自己就没有仔细研究前后文中关于病机的重要阐述,以致造成了多年的‘模糊’。本人的这个观点,去年新出了一本书,叫做《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各位如有兴趣,可以译出来看看,看完之后,我们再做深入的探讨如何?”
  答辩的气氛热烈。最后,在告别的宴会上,日方主持人说:“我们这次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但是在方先生面前,我们如同拍岸的波浪……”
  “尊严全靠自己赢得,羞辱一半由自己造成。”非洲一位民族英雄这样告诫自己的人民。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