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馆
  • 理解中医
  • 医药民俗
  • 常识解读
  • 医疗选择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医疗馆  > 中医和传统文化
医疗选择

  子龙一条枪与老医一个方

  “赵子龙一条枪,所有的兵器都能对付”,那么中医看病能否也“一条枪”(一个方),对付所有的疾病呢?从理论上讲,肯定不行;但实际上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种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应该看到由博返约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例如小儿的疾病以“二太”(太阳—表—肺—外感,太阴—里—脾—食滞)为主、为多,所以“解表+消导”确实适用大多数病症。妇科疾病多与肝郁气滞有关等等。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惯性”的作用:如果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增长,“由博返约”到了极端的地步——所有的患者都用一个药方(尽管有所加减)处理,那就明显违背了客观与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只能由患者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如何择医?

  病家是否不必开口?

  “病家不必开口,便知病源何在。说得对,吃我的药;说得不对,分文不取!”

  此乃舞台上医家亮相时常用的开场白,也可说是“江湖神医”展示技艺、获取患者信任的看家本领。如何才能做到“病家不必开口,便知病源何在”,最主要的手段不外望色观形、闻声诊脉。即略去“望闻问切”四诊之中的“问”,仅靠其他三法获取信息、做出诊断。然如此这般仍不足说明医家的技艺超群,必令其无由望色、观形、闻声,单靠诊脉做出诊断才算高明。于是便有汉和帝命郭玉隔幛诊手的故事(《后汉书?郭玉传》载:帝奇郭玉诊脉之神技,乃“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甚或悬絲诊脉之笑谈(因男女授受不亲,医家诊脉亦在忌避之列,故诊妇人时乃系一絲于患者手腕,引出室外,而仅令医者诊其絲。故事云:一医行悬絲诊脉后,断为有孕。主人大怒,言:“毁坏我家小姐名节,该当何罪?”医言:“愿以项上之物作保!”主人乃引其入室,见絲系桌脚,问曰:“更复何言?”医乃索刀,劈开桌脚,见中有一虫,蠕蠕而动。),以示脉诊之神奇。脉诊是否果真如此神奇,不是此处所要讨论的问题,需要强调者有二:

  1、“问诊”是绝对必要的,对于医生获取信息、做出正确诊断,是不可或缺的;

  2、一切仪器设备,不过都是感官功能向微观世界、内部世界的延伸,没有必要加以排斥。关键是如何利用、分析这些信息。

  “自己的身体,自己作主”

  求生是动物的本能,但在有病时接受医学的治疗却不是本能,而是教化的结果。《史记》中谈到“信巫不信医”;《汉书》中鼓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此处之“中医”,是“中等之医”的意思。)”,显示了早期民众对医学的拒绝态度。经过不断的教化,演变成当代民众对医学的绝对信任:“医生说咋治就咋治”,而且病人及家属都没有随便翻看病历(治疗记录)的权力。而在当代西方世界,这种将自己完全委付医生、由医生决定自己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民众被告知:你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选择治疗的方法。

  西方医学传入之后,中国民众从“宁死不开刀”、“身上不能缺点儿什么”、极端恐惧,到普遍了解、能够接受手术疗法的过程,并不是医疗技术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是文化的过程——接受西方医学、被其所化的过程。

  未来如何?患者必然对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自己的身体,自己作主”;医生有责任向患者介绍适用于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与“预后”,并尊重患者的选择。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