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
 • 中药资源调查
 • 中医外科
 • 医史文献研究
 • 科研机构实力雄厚
 • 软科学研究
 • 感染性疾病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科技馆  > 北京中医科技成就
科研机构实力雄厚

  
  中医药科研机构实力雄厚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地区已有专门的医药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科研活动,并取得了具有影响的科研成绩。如协和医学院药理室的陈克恢进行的麻黄碱研究,成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开发新药的一个范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赵承嘏,对麻黄、延胡索、莽草、贝母、钩吻等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成为我国中草药化学研究的先行者;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经利彬,开展了防己、槐实、党参、常山、柴胡、半夏、知母等二十余种中药及退热、利尿、利胆、治消渴4类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院中药研究所赵燏黄的现代本草学与生药学研究,整理了中药本草,考订名实,澄清中药品种混乱,编修中国新本草,做出开拓性贡献。
  共和国时期(1955年12月),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首先在北京建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科学研究机构——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院,于1985年10月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2月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卫生部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担负起组织全国中医中药研究工作的责任,发展成为全国中医中药研究的学术领导中心。1959年成立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并在市属医疗机构中开展中医科研工作,使北京市中医科研基地建设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地区的中医药科研机构蓬勃发展,专职中医药研究机构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仪器设备配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2005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有98家,北京地区中医药科研机构数量份额超过12%;北京地区重要中医药研究机构保有科研仪器设备价值在全国名列前茅。在遍及全市的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医药教育机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也积极开展着中医药科研活动,并在各级别科技奖励中取得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地区与中央的中医药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发展北京地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