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馆
 • 前言
 • 针灸学的外传
 • 陈克恢
 • 教会创办的医学院校...
 • 杨守敬
 • 罗振玉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国际交流馆  > 近代
针灸学的外传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传教士和医生来华较前大为增加,其中不少人对中医药进行调查和研究。由于针灸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外国医生首先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法国在此时期仍是对针灸注意较多的国家。186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达布理(Dabry,P.)发表的《国医学大会》一书,其中对针灸做了介绍,并译述了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的部分内容,但因偏重理论而乏于实际操作,且有误谬之处,以致影响不大。法人介绍针灸最有影响的人士是苏理(Soulie de Morant音译,1878—1955)。苏理年轻时曾学中文,并学医学预科一年,因家境不佳未能继续学业而另谋出路,20岁被勒伊德银行派来中国,后在上海等地充任法国驻华使馆职员。他在中国居住20年(1907—1927),能说流利的中文,后曾任领事。庚子年间,北京流行霍乱,法国公使馆附近设有临时医院,专为治疗霍乱病人之用,但当时西医疗法效果很差,百余人中,只能医好十余。与此同时,法国天主教会在非使馆区开了一座治疗霍乱的医院,采用针灸疗法,效果较好,百人之内,可有60人左右治愈。苏理曾亲自前往观看,目睹针灸的疗效,又由传教士介绍认识了中国医生,并学习针灸,以后他又在广东、昆明、上海等地向中医学习针灸。1928年他回国后,任法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并继续对针灸保持兴趣,后因用针灸治疗一名哮喘病人而得名。曾被邀去医院用针灸治疗病人,并在圣安东医院治愈一偏瘫病人。后来,他辞去外交部工作,专门从事针灸专业;撰写有关的文章和书籍。虽然如此,当时法国医界许多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对针灸缺乏足够的认识,苏理的活动曾不断遭到怀疑和歧视,甚至被控告为无执照行医。由于经过一些医生的试验,证实针灸确有疗效,并有一定群众基础,所以针灸在法国仍然得到发展。苏理于1934年出版了所著《真正的中国针刺术》一书,在法国和欧洲医界有相当影响。他另写有《中国针刺术与近代反射疗法》(1929)、《中国的针灸》(1930)、《中国的针刺术》(1932)等著述。苏理的努力,对针灸在法国,乃至欧洲的传播,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法国针灸界的另一名有影响的人士是夫耶(De la Fuye)。他原是法国“顺势疗法派”(Homcopathy)医生,因用“顺势”派药物为病人治疗时,病人说皮肤有某点做痛,他于是拿这些痛点部位和苏理译述的中医针灸中的穴位相比较,认为两者性质相同,即都是和某一脏器有关,于是对针灸大加注意。他曾到苏理处学习针灸,后来自成一派。他的特点是用“顺势疗法派”药物注射到穴位上,或在穴位上用电针。他在1943年发起成立了一个法国针灸学会,1945年又发起建立了了法国针灸研究所,以后自1947年起不断发起举办国际性针灸学术会议,可称是在法国和欧洲推广针灸的一名活跃人士。他写有几部关于针灸的专书,如《针刺术专论》(1947),共529页,分上下两卷。卷一主要谈皮肤痛点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卷二主要为针刺图解,全书附彩色图表125幅,内容较为丰富。这一时期内,法国出版了不少针灸专著,如包瑞(norres)的《中国针刺术指南》(1936),除叙述针灸和按摩的操作方法之外,还讨论了针刺术和近代物理疗法合并使用的技术操作。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达·卡民(Da Carnin)写有《针术操作法》(1847)。此后几十年中,意大利很少有人注意针灸。以后,1932、1934年伯塔瑞利(Bertarelli,E.)就针刺术和交感神经理疗学的起源等问题发表论文。1935年米兰的文纳(Vinaj,A.)写出关于中国针术的实地经验等文章,并写出关于介绍针灸的书籍。1945年以后,意大利其它城市,如罗马、都灵等,都有较多的医生从事针灸研究,有关针灸的论述也增多了,涌现出一些活跃人士,并且成立了意大利的第一家针灸研究所。都灵的玛丽亚?维多利亚医院(Maria-Victoria Hospital)还开设了针灸临床治疗。
  在英国,19世纪中叶,有些医生把针术应用于外科。例如,用于不切开复位术以治疗绞窄性小肠疝,用于治疗动脉瘤、水肿、积液(水囊)、腱鞘囊肿、静脉曲张、角膜混浊。有些人开始重新估价针灸,外科医生开始把针当做一种外科器械而做实验性使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