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馆
  • 支气管哮喘
  • 面神经麻痹
  • 耳针
  • 头针
  • 穴位埋线
  • 穴位的结构
  • 经脉-脏腑相关联系...
  •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 针刺麻醉
  • 针灸对内脏系统的调...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针灸馆  > 针灸临床与科研
针灸对内脏系统的调整作用

  一、针灸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现代实验观察表明,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与吸收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调理作用。这些作用的基本机制是和内脏植物神经的反应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植物神经与各个器官的平滑肌,植物神经与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支配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针灸调理消化系统功能作用的基础。

 

针刺对食管运动、唾液分泌的影响

 

  在对食管癌患者的实验观察中发现,针刺对食管运动功能有显著的影响。用钡餐透视、摄片,比较针刺前后食道运动的情况,发现针刺后食道增宽,肿瘤部位上下段的食管蠕动增强,钡剂通过肿瘤处的狭窄部位时速度增快。

  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中观察到,针灸对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唾液淀粉酶)的多少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因为个体的差异,穴位、手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针灸对胃机能的影响是双向的

  

  多数人体实验或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对胃运动机能的影响是明显的且是双向的。针刺可以提高动物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引起胃蠕动的变化。但对胃功能亢进的患者又可减缓其胃蠕动。在胃液失调的患者中(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发现,针灸对胃液分泌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点击看大图
  胃和胃壁上的幽门螺杆菌   图片来自生物秀

针灸对胆汁排泄和胆囊运动的影响

  

  临床观察证明,针灸具有显著的调节胆囊功能,并可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对胆汁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使胆汁中K+含量升高,但对胆汁流量影响不明显;针刺太冲穴能降低胆汁的流量,但对胆汁中的K+含量影响不明显。

针灸对肠机能的影响

  

  临床实验观察显示,针灸对胃肠道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道运动有抑制作用,能解除病理性肠道痉挛;对低张力、运动弛缓的肠道有兴奋作用,可促使肠道运动。同时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也有显著的影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