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医学馆
 • 医缓
 • 王叔和与《脉经》
 • 隋代著名医家许智藏
 •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
 • 直鲁古:从弃婴到太...
 • 戴思恭的御医生涯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宫廷医学馆  > 宫廷医学名著
医缓

  
  1.专职医生在春秋时期出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在春秋时期之前,曾有过医巫不分的蒙昧时代。那时,专职的医生还没有出现。人们患了病,常常找“巫人”来医治。


  点击看大图


  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政治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诸侯争霸。那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争夺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经过300多年的兼并战,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强国更强了,弱国更弱了。社会经济也破旧立新,生产力得到发展,贵族独占土地的制度逐渐打破,普通百姓得到了私有土地。科学技术也有明显的进步,人们使用铁制的农具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在《春秋》里,有了世界上最早对“日食”和“哈雷慧星”的记载。在思想界也发生了变革,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出现了,一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位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也有了重要的发展。这便是医学开始逐渐摆脱巫术的束缚,一步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专职医生出现在民间,负责宫廷医疗的高水平的医生也不乏其人。医缓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专职医生之一。
  2.医缓赴晋出诊为晋景公诊病
  春秋时期,秦国文化、经济比较先进,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有‘秦多名医’之誉。医缓、医和即其代表。
  医缓,生活在春秋时期的秦国,他医术高超。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国的国君晋景公生了重病。晋景公当时还是相信巫术的,他知道桑田那边有一位巫人(史书上称为“桑田巫”),就把这巫人召了来。这位巫人通过一番占卜,认为晋景公的病是因为有两个鬼魂在作祟。那就是先前被晋景公杀死的两个晋国大夫赵同和赵括的鬼魂。但巫医用巫术久治不效。
  后来,晋景公听说相邻的秦国有良医,于是就向秦国求医。秦桓公便亲自派遣医缓去为晋景公治病。医缓来到晋国,详细诊察了晋景公的病情后说:“病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之不至,不可为也”。晋景公称赞:“良医也”。正如医缓所言,不久晋景公便昏厥而死。
  医缓从早期医学的角度作出的预后诊断,与“桑田巫”的鬼魂之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医缓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专职医生之一,也是最早的宫廷医生的代表。 
  3.“病入膏肓”的典故流传了下来
  自从医缓为晋景公诊病之后,“病入膏肓”就成为典故流传下来。人们习语中的“病入膏肓”,含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后世的医书中,膏、肓经常出现在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术语之中。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而膏肓主要是指疾病部位很深而且隐蔽。古人认为如果患这样的病,用药物、针灸等治法都不能起什么作用了。在人体经络中,还有一个名为“膏肓腧”的穴位,在背部的第四胸棘突下旁开三寸下。
  追溯“病入膏肓”典故的渊源,人们应该记住春秋时期这位著名的宫廷医家——医缓。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