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馆
  • 北京地区主要中医院...
  • 北京地区主要中医院...
  • 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
  • 其他中医医疗机构
返回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 医疗馆  > 中医机构现况
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简介

  中医科紧紧围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学,老年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逐步建设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全方位发展的科室。

  为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优势,体现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神经疾病的特色。1999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为首批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单位。

  突出中医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名老专家在治疗神经、老年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具有独立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加强对疑难病证的会诊和病历讨论的领导组织工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自行研制院内特色制剂,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开展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采用内服、外用中药穴贴、离子导入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先后开展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乳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慢性肾衰、痤疮、白癜风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进一步促进诊疗规范化,细化质量管理指标,规范诊疗操作常规,落实规章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和训练,严格检查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中医科承担着全院各科大量的病房会诊工作,完成了许多疑难病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任务,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充分发挥了中医应有的作用,深受医患信赖。

  在救治刘海若时,与全院各科室联合会诊,中西医药物并用,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方案。救治刘海若的成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确切的疗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让国内外医学界有了新的认识,为中医学扬了名。?

  在2003年抗击SARS战役中,宣武医院临危受命,作为SARS重症定点医院。

  中医科充分发挥祖国医学防治“温病”的宝贵经验和“治未病”的优势,拟定中药处方,在北京市尚未公布中医预防处方之前,就率先研制出中药“防毒合剂”,供全院职工服用。对全院职工的预防和情绪的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疫情极其严重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实现“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战略目标,医院成立了强大阵容的专家组,其中就有中医专家李宗信主任。

  为了更客观地、科学地评价中药的疗效,我科立即组织联合申报科研攻关课题“中药对SARS的干预治疗”,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设计路线,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资助经费30万元。还有国家中医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SARS病人肺功能对照研究”?课题。

  根据SARS各期的发病特点,探讨辨证论治规律,辨证论治,合理用药,组方独特,取得良好疗效。防治方案已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制定的《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SARS临床方案》采纳,作为临床指导原则。

  采用专家识别与舌象分析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收集的大样本SARS患者舌象照片(328人次),开展舌象与X线胸片、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与年龄、性别、基础病、用药情况等多因素相关性研究。对认识SARS发病特点及舌象变化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中医科日门诊量300人次左右,日治疗量70人次左右,月全院会诊量90人次左右。

  2001年,由中医科牵头,我院药理研究室,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组,神经外科急诊救治组等多科室联合申报。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重点学科。为科室的全面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学科以老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动脉硬化、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为研究重点。旨在改善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实现健康老龄化。

  完成了中医脑病古籍文献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校正注释,主编《中医脑病学文献通鉴》即将出版;初步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方案;开展学科网站建设,成立中医科研究室;加强对外交流,陈文强派往美国纽约州立基础医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

  2001年,筹备和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李宗信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黄小波教授当选为常委兼秘书。

  2004年,“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在我院中医科挂牌。同年被批准转入第二期建设。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重点学科一期建设验收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2005年顺利进入二期建设。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在完成大量医疗、科研任务的同时,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七年制、本科生、夜大专科、夜大专升本、外国留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不断强化教学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研室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完成了首都医科大学的《中医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教改科研课题。撰写教学论文,参加了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中医学要点与自测》教材的编写工作。

  承担了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4项。先后多人入选北京市中医药“125”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

  近年来,中医科承担国家、市、局级科研课题15项,可支配总经费220万元。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80?篇,发表专著六部。

  先后荣获北京市、局级科研成果3项,国家新药证书、生产证书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首都医科大学第四届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管理科研成果奖一项。多次被评为院先进集体,院优秀教研室。

  通过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工作,宣武医院中医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建设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全方位发展的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较强、梯队结构较合理,硕士、博士学历,并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全科医护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2人。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和李宗信教授、黄小波教授两位导师。

  学科带头人李宗信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军队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五部。主持研制国家级新药一项,参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

  中医科要紧紧抓住综合医院创建示范中医科的有利契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热情为广大患者服务。充分发挥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优势,利用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仪器,开展多学科的合作。全面进行人才培养,搞好继续教育,人才梯队的建设。真正建成一个以科研为龙头,以医疗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全面发展的规范化科室。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振兴与发展起到窗口示范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科室编制:医生14人,护士1人。医生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3人。博士2人,硕士1人。

  研究生培养点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

  导师名称:樊永平博士

  既往工作:

  医疗工作:每日门诊量200-300人次,每年门诊量约6万余人次。

  教学工作:负责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口腔学院大学五、七年制学生、夜大生的中医课教学和临床带教,每年合计100余学时。

  科研工作:近五年来,科室承担国家、市、局级科研课题7项,参与合作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著作多部。获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

  其他情况:

  示范中医科:1999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中医科成为首批创建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

  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2004年底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立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新中医沙龙:2001年由我科联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附属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北京大学中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同志发起成立北京新中医沙龙。新中医沙龙组织北京地区中医药学术活动。

  青年工作委员会:2002年7月在沙龙基础上成立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沙龙的工作、《北京新中医沙龙通讯》的编辑。沙龙、《沙龙通讯》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秘书处就设在中医科内。

  科室发展方向:中医科将紧紧围绕医院神经学科的优势,逐步建设成为医疗、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中西医结合神经疾病为重点、全面发展的科室。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opyright 2004-2007 TC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制作
CENTER OF ASSYRIA VISIO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